新闻发布

首页 > 新闻发布 > 行业新闻 > 新闻详情

“工匠精神”助力五金产业新腾飞

发布时间:2017-11-14 11:06:58  浏览次数:969 次

百工竞技 百花争鸣
“工匠精神”助力五金产业新腾飞 
———永康市第七届“百工之星”技能大比武侧记
朱挺 余美娜

  永康是制造大市,高技能人才长期紧缺,可谓求贤若渴。多年来,永康市委、市政府坚持“爱才、惜才、用才”并重的理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打造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永康作为“中国五金工匠之乡”,“永康百工”在质量经济时代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月11—12日,永康市第七届“百工之星”技能大比武决赛鸣枪。永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积合,副市长吕群勇参加了活动。本次大比武由永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市技师协会承办。这项活动的举办对弘扬“工匠精神”,打响“永康工匠”品牌,深入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推进永康市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永康市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助力永康工业强市建设和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百名匠人同台竞技

  展“百工风采”

  技能大比武当天,来自永康各行各业10个工种的200多名工匠齐聚五金广场,同台竞技,各展所长,着实让在场观众领略了“永康百工”的精湛技艺和专心雕琢的“工匠精神”。

  据了解,此次参赛的200位选手是前段时间海选出来的。其中,有“做了一辈子秤”的秤匠应广火,有82岁的竹编老艺人徐明山,有身患疾病的七旬木匠陈汝良,有聋哑工匠卢鼎俊。本届“百工之星”技能大比武设置的项目均切合永康的产业特色。其中,传统工艺项目,“钉秤”“竹编”“手工木工”“石刻”等,反映了永康老一代手艺人的谋生技能,老艺人凭着手艺,养育了一代永康人,也方便了大江南北的人们。如今的比赛,老艺人做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传承。

  “电动工具装配工”“休闲车装配工”,展现了永康“中国电动工具之都”“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的区域经济特色;现代项目“模具工”“数控铣工”“电气自动化设备装配工”等则诠释了永康五金制造业的实力。

  传统工艺

  精心打磨质朴“匠心”

  说起永康工匠,人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老手艺人挑着工具箱走街串巷的场景,他们带着小徒弟,吆喝着到天南地北讨生计。父传子,子传孙,永康最为质朴和坚强的“工匠精神”就这样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82岁的竹编艺人徐明文一早就来到比武现场,埋头做起了凉笼。同场竞技的还有徐明文的4名徒弟,其中一位是他儿子徐振扬。徐明文从14岁开始走街串巷做手艺,讨生活。由于做篾手艺出众,数十年来,有不少人上门拜师学艺,但真正坚持做下来的很少。如今,随着工业化、机械化的发展,纯手工艺更是跟不上市场所需,传承之路举步维艰。

  “听说永康一些学校已开设了竹编的非遗课程,我觉得很好,老手艺不一定要用于谋生,也可以作为一种文化方式传下去。”徐明文欣慰地说。

  “叮叮叮,当当当……”一阵阵清脆的敲打声从附近传来,循声望去,只见10余名石匠正拿着铁锤和乌钢头,在一块块大石头上精心而细致地雕琢着“匠心”二字。和竹编一样,石刻也是今年大比武新增的项目。

  众所周知,舟山镇是永康有名的“条石之乡”,打石头的行当曾维系了不少家庭的生计。几年前,考虑到安全等多方面因素,舟山镇停止了采石,石刻艺人大多开始转行,另谋出路。39岁的厉雷震凭借着自己的好手艺承包工程,给村子做牌坊,打造街角小品,算是让老手艺焕发了生机。“老艺人那份朴实无华的‘匠心’,他们身上那种敢闯敢拼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年轻一辈不论在哪个行业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厉雷震说。

  在木工比赛现场,出现了一点小意外。一名选手在比赛过程中突然晕倒,在一旁的儿子背他离开了比赛现场。现场急救人员马上开始抢救,医生让工作人员把选手平躺放在桌子上后,与他进行沟通,但是选手无法应答。医生初步检查后,初步判断选手是由于血压低导致晕倒。经过急救后选手有了意识想站起来,并用手示意自己没事。

  随后,选手突然下地随手抓起板凳就走,原来他还想回比赛现场参加未完成的比赛作品。

  大赛工作人员劝导选手身体要紧,不要参加比赛了,但是选手不同意,坚持要把未完成的比赛作品做完。拗不过他,医生只得对他摔倒擦破的伤口进行了简单处理。

  选手的儿子拿来了纸笔,与父亲沟通作品怎么做。

  经工作人员协调,选手才同意让儿子将一些需要大体力的活干完,其他轻巧点的活由他自己来完成。在医务人员的全程守护和儿子的协助下,选手终于完成了他的作品———板凳。看到和儿子一起完成的比赛作品,他笑了,笑得很开心。

  这名选手就是陈汝良,永康市雅吕木渠村人。今年69岁的他,11年前因病化疗,已经无法正常进食,平日只能吃一些稀饭之类的食物,耳朵也听不见。得知永康举行的“百工之星”技能大比武中有木工比赛,不管老伴和儿子怎么劝说,他都坚持要参赛。大赛工作人员也多次劝说让他保重身体不要参赛,陈汝良就是不同意。决赛当天,陈汝良的3个儿子和老伴只能陪他来参赛。

  这就是一个老匠人的执着。

  “机车”装配

  尽显区域经济特色

  在历代永康工匠的努力和传承下,永康五金由传统小五金向现代五金制造不断迈进,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五金之都、中国门都、中国口杯之都、中国电动工具之都、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中国家居清洁用品之都、中国炊具之都、中国五金名城。成为全国最大的防盗门、电动工具、电动剃须刀、拖拉机、柴油机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五金商标品牌基地,“永康五金”成为浙江区域品牌,永康(含武义、缙云)五金产业集群被列入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当天的技能大比武,“电动工具装配”“休闲车装配”等项目的精彩开锣,良好地展现了永康的区域经济特色。

  在电动工具装配组,选手徐广率先完成了装配任务。“今天装配的是10A手电钻和100#角磨机,是比较常见的两种电动工具。”徐广说,他从事电动工具装配已经18年,装机不求快而求细致,“这些年,永康电动工具的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品牌号召力逐渐加大,这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休闲车装配选手字世强来自永康飞神集团,在一个小时内,他与其他选手一起完成了一辆沙滩车的装配任务。字世强说,他们平日生产的沙滩车比任务中的这个大很多倍,工序也更复杂,“但只有将最基本的技术练到精益求精,才能保证大产品的高质量”。

  除了现场实践操作,大比武还安排技工参加理论考试,这让选手在倍感压力之余也深刻认识到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才能更专业化、科技化,提升永康制造的科技附加值。

  “工匠精神”

  引领五金产业新腾飞

  永康是“五金之乡”,历来有“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之说,永康制造具有悠久的历史,永康工匠遍布全国各地。

  “工匠兴,则永康兴;工匠强,则永康强。”2016年,永康在全市开展了“重塑工匠精神,再创永康辉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炼出“百年锤炼、臻于完善”的永康“工匠精神”,先后组织开展十大“永康匠人”、十大“匠型企业”和百名“匠人新秀”十大系列评选活动,举办“传承匠心、创启未来”2016年首届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高峰论坛暨大赛,先后有数百家企业和上千人报名参加评选。同时,成立了2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弘扬永康“工匠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永康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成绩处于金华前列。

  在开展一系列评选活动的同时,永康市还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如建立工匠创作室,要求围绕岗位、企业、行业技术难题和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攻关,每年完成不少于两个攻关项目,提出不少于十项合理化建议。同时,要求恢复、发扬师徒培养传统,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匠人,每年培养企业员工或社会青年不少于5人,公开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每年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不少于15次。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永康市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技能大比武是为青年搭建成才的平台和舞台,所以年轻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练兵机会,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业务技能。”永康市人力社保局局长曹法余说。

  比武当天,还对20家技能工作室进行了授牌。曹法余表示,今后,永康将进一步加大对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扶持力度,引导项目单位积极开展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工作,着力提升培养技能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和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推广机制,力争在本地区、本行业发挥更大的示范带动和辐射引领作用,为“新时代、新永康、新腾飞”作出贡献。

  来源:金华日报永康金报


评委对竹编作品进行评审


第七届“百工之星”大比武颁奖

竹编成品

看到自己和儿子共同完成的作品,陈汝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