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永康“三农”新气象
——永康市第十四届农展会侧记
11月8—10日,为期三天的永康市第十四届农展会在永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届农展会顺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生态·品牌·创新”为主题,展示展销本土及全国各地名特优新农产品、永康传统精品美食和本土非物质遗产,开展农业交流帮扶。
本届农展会设标准展位676个、特装展位15个,整个展会展区面积达2.8万平方米,吸引了409家企业前来参展,其中,本地企业和结对帮扶地区企业200家,美食和水产企业103家,市外和省外企业106家。本届展会吸引了永康及武义、缙云等周边县市群众前来,参加购物达24.1万人次,比上一届增长3%;发生交易额2582万元,比上一届增长3%。
美食展区
人气十足
第十四届农展会期间,前来选购农产品的市民络绎不绝,永康国际会展中心人流如潮。
永康传统美食精品展作为农展会人气最旺的展区,今年共有92家美食团队参展,不仅涵盖永康及周边县市各种传统小吃,还带来了众多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美食,全方位吸引各个年龄层的食客,一网打尽永康传统美食、“网红”美食、八婺美食。
角干麦饼、千层糕、玉米饼、糖洋糕、发饼、小麦饼、豆腐丸、牛杂汤、凉皮、寿司等近200种美食让市民大饱口福。在享受美食之余,市民还热衷于在美食体验区打麻糍、做豆腐、烤肉麦饼,寻找小时候的记忆。
另外,本届农展会举办的“美食抖音打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观展体验。
10多年来,永康农展会规模、内容、档次一年比一年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浙中地区最重要的农业类展会之一,更是成为永康农产品营销的重要平台,不仅为永康农民向外推广了农产品,还为引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永康农展会逐渐成为永康市与对口支援合作县市合作的一个渠道,拓宽产品销路,实现精准扶贫。
对口帮扶
助力农户增收
在本届农展会的四川理县特产馆里,身穿羌族服饰的四川姑娘胡维娜正在熟练地将苹果切片,边上围满了前来品尝的市民。
“甜,这糖心苹果真的很甜。早就听说理县的水果好吃,这次要多买点回去给家人尝一尝。”市民陈女士品尝了理县的苹果后赞不绝口。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物产丰富。理县和永康既是东西协作的对象,也是携手共进的伙伴。“这次农展会我们带来了一万多斤苹果,还有理县当地的核桃、脆李等特产。”胡维娜说,此外,在展馆里还有不少当地的特色服饰,向人们展示理县文化。
在另一边的皈隐农业理县对口帮扶馆里,农特产品琳琅满目,脆柿无疑是最受欢迎的一种。“理县的脆柿不同于我们永康的方山柿,它可以用刀切成片来吃,不少市民试吃后反响很好。”皈隐农业负责人孙晓丽说。
“我们理县的水果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气温适宜,光照充足,所以结出的水果特别甜美可口。”理县经作站站长党亚告诉记者,农展会上的理县馆让永康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生态绿色的理县特产,助力理县人们增收。
农产品
搭上 互联网快车
在今年的农展会上,网上直播成为不少商户拓宽销售渠道的新选择,一个个网络主播在自己的摊位前,对着镜头展示自家的特色产品。
已经连续四年参加农展会的胡波涛和他的团队便是其中之一。摊位前,团队的主播正同步在多个平台向大家介绍五指岩生姜。
1987年出生的胡波涛,从2014年开始种植生姜。胡波涛年纪虽不大,但对五指岩生姜的种植和销售有着自己的理解。胡波涛于2016年和2017年先后成立合作社、仙牛山团队,把五指岩生姜产品进行线上线下销售,线上与淘宝、微店、美团等多个第三方平台合作,线下有茶馆、奶茶店、特产展示中心,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多渠道新零售商业形态。
不仅如此,胡波涛及其团队负责种植与销售的永康五指岩生姜已两次登上央视,可谓声名在外。
如今,搭上“电商快车”的他,对将五指岩生姜销往世界各地充满了信心。“今年8月,我们进行了农民直播培训。今后我们要充分把直播用起来,通过直播,将五指岩生姜展销到全国各地。”
跟胡波涛一样,搭上互联网这艘“巨轮”的,还有永康三合扫帚专业合作社的胡文星。通过政府搭台,他充分用好用活了“农民信箱”。通过“农民信箱”这个平台免费发布信息,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便会与他联系,大大拓宽了销售渠道,订单也大幅上涨。
记者了解到,本届农展会以抖音、“网红”直播、“淘宝村播”等多种形式将电子商务和农产品有机结合,“互联网+农产品”模式,极大促进了展会上优质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将永康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让展会影响力再扩大、再延长、再深入,推动农产品电商行业更上一个台阶。
“锦鲤”
现身农展会
看到儿子叶响推着挂着“锦鲤专用”字样、戴着大红花的购物车,在永康市妇联工作人员引导下,到展位上领取免费的食物,潘银娇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锦鲤”叶响是一位帅气的小伙,从小就喜欢美食。得知永康市妇联在此次美食展中举办“锦鲤抽奖”活动后,叶响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中奖后,叶响十分开心,决定将好运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11月8日上午,叶响来到传统美食精品展服务台领奖。一听“锦鲤”来了,附近的食客立马围了过来,有的还上前与叶响握手,称要沾些喜气,争做“锦鲤”。
随后,永康市妇联工作人员引导叶响开始了“锦鲤”之旅。糯米猪肚、太平有机鱼面、卤猪蹄、红烧羊蹄……随着一个个展位走过,购物车里的食物越堆越多,此时的叶响不停地呼唤朋友,叫他们过来共享美食和快乐。跟在身后的朋友,有的捧着塑料碗大快朵颐,有的拎着油炸品慢慢品尝,引得附近食客羡慕不已。
“这个活动真让人惊喜,可免费享受近百样美食,这‘锦鲤’真是货真价实。”满载而归的叶响一边大方地与附近的食客分享美食一边说,此次美食展令他印象深刻。
展示
“三农”风采
在会展中心序厅,主办方还开设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永康市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金句为主线,以“文字+图片+实物”的形式,全面展示永康市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实践、新成果、新形象。
在本市优秀农业主体和优质农产品介绍区域,则配上实物展示,让市民不仅看得到,还能摸得到、闻得到,切身感受永康农业农村发展兴旺。
展会期间,除了传统的农业政策、保险政策、种养技术指导、质量检测等咨询外,还专门增加了永康农商银行、农业银行、移动5G等咨询板块,可以说是便民服务终点站。
另外,本次展区还另设有精品盆景展示,盆景造型各异,品种丰富。
近年来,永康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目前,永康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1家,金华市级以上示范性专业合作社45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9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总数位居全省前列;高水平打造新时代“大美乡村”,创建全国宜居示范村庄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3个、特色精品村10个、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村32个;高标准实施农户增收计划,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全市402个行政村已全面完成“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5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8万元以上”的目标。
来源:金华日报 永康金报